2022年,地区司法处在地委、行署的坚强领导下,在自治区司法厅、地委政法委的大力指导下,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,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,深刻领悟“两个确立”的决定性意义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聚焦“四件大事”“四个确保”,聚力“四个创建”“四个走在前列”,落实地委“12114”工作思路,努力开创依法治地和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。
一、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这一理论体系,深化全面依法治地工作实践。一是深入学习宣传。推动地区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,深刻领会“十一个坚持”精神实质,把握核心要义,强化党员干部法治观念,增强“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”的意识。征订《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》《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》3000册,分发到各级各部门,引导各级党员干部读原著、学原文、悟原理,持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。加强与地委组织部、党校和地区教育局的协调,切实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、进课堂、进头脑工作,培训各级各类党员干部749人次;通过开展法治讲座、主题班会教育师生6782人次。坚持把传统宣传与新型融媒体宣传相结合,推动各级各部门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970余场次,举办法治讲座45场次,悬挂宣传横幅350余条,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用品44.6万余份。同时,积极协调,在阿里广播电视台开设《法治访谈》栏目,截至目前共播出4期;阿里电视台播放《国家安全法》《网络安全法》等普法宣传片、公益广告25部;阿里报、天上阿里、网信阿里、狮泉河畔(藏汉)等媒体刊发法治稿件376篇(条),向“学习强国”西藏平台推送法治稿件40多条。二是加强依法治地工作谋划。当好地委、地委全面依法治地委员会的参谋和助手,充分发挥依法治地办作用,按照地委、行署的安排部署,起草了《中共阿里地区委员会全面依法治地委员会2022年工作要点》《阿里地区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》《阿里地区2022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》《关于贯彻落实〈西藏自治区贯彻落实《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(2021-2025年)》的实施方案〉主要举措及分工方案》等要点方案,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,切实推动中央、自治区关于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实落地。三是强化法治建设督促。坚持问题导向、目标导向,组织人员深入各级各相关部门开展法治工作调研督导,形成了《阿里地区精准普法调研报告》等调研报告4篇,查找法治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,明确改进措施,扎实推进法治建设工作。坚持把法治建设督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,7月份派出专项工作组深入各级各部门开展督导检查,及时指出问题、明确工作要求,督促整改落实。督促各县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,组织开展2021年度述法工作,提升党政主要领导依法行政工作能力和法治化水平。
二、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政府这一目标导向,推进依法行政。一是提高行政决策法治化水平。督促地区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,审慎研判政策预期效果和各方面反映,确保政策符合中央、自治区和地委、行署的决策部署。对党政机关法律顾问作用发挥情况进行摸底调研,列出问题清单、强化整改落实,切实推动法律顾问在依法决策中发挥作用。二是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。开展行政执法主体资格、执法职权依据和行政执法人员信息清理,审核确定地直部门执法主体38个、执法职权 4122 项、法律依据1382部。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“堵点”“痛点”,指导推动地直部门15项证明事项、7县130项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。全面落实行政执法“三项制度”,深入开展行政执法监督,围绕生态环境、市场监管、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开展执法监督,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。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,今年以来,组织举办阿里地区2022年行政执法法律知识培训与行政执法资格考试1次,完成各县及地直行政执法机关申领、换发行政执法证942本、监督证77本。三是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。认真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,制定印发《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、审查和备案流程图》《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备案流程图》,完善备案审查程序,明确审查范围、标准和纠正措施。截止目前,共完成11份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,切实提升行政规范性文件质量,充分发挥行政规范性文件在改革创新方面的服务保障作用。四是规范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。成立地区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、设立行政复议应诉咨询接待窗口,向社会公布行政复议机构和咨询接待窗口地址、联系方式。截止目前,受理办结2起行政复议案件。
三、积极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这一重要任务,强化法治社会建设。一是大力开展普法工作。研究制定《关于阿里地区法治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》,推进地区法治文化公园提档升级、法治文化一条街和53处宗教活动场所、22处旅游景区、公路沿线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。在“法治阿里”微信公众平台设置专栏,切实做好指尖普法。制作藏汉双语法治宣传动漫音视频,用视觉效果打通法治宣传渠道。利用“阿里普法”抖音公众号,发送普法短片14期,关注人数达21.6万余人次;充分运用“法治阿里”普法矩阵及时推送、转发法律法规221篇。建立健全《阿里地区法官、检察官、行政执法人员、律师以案释法工作制度》,切实把普法宣传教育融入法律服务全过程。突出领导干部、农牧民群众、青少年学生、寺庙僧尼等重点对象的学习宣传,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开展“法律十进”、“三下乡”、“三官”讲法、“以案释法”“宗教活动主题普法宣传”等活动,切实推动尊法、学法、守法、用法的社会氛围形成,线上线下累计宣传干部群众175.5万余人次。二是推进各类市场主体诚信守法。顺应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新形势新任务,与地区国资、工商联、税务、市监等部门密切配合,以举办企业法治讲座(培训)、法治体检等方式,引导企业依法经营、依法用工、依法办事,防范化解法律风险,开展法治讲座(培训)12场次,法治体检1次,受教育人数达5000余人次。三是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。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,研究制定《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》,落实“四调”对接机制,推动形成多调联动、开放共享、多元共治的工作格局,强化矛盾纠纷源头防范化解,调处化解矛盾纠纷217起。
四、聚焦“司法为民、司法惠民”这一价值依归,优化提升法律服务水平。一是加大法律援助服务力度。认真贯彻实施《法律援助法》,深化“法援惠民生”活动,畅通法律援助“绿色通道”,规范法律援助办案流程、降低法律援助门槛、扩大法律援助范围,对务工人员、残疾人、老年人、青少年、妇女和军人军属、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优先提供法律服务,维护合法权益,提供法律咨询805人次、代拟法律文书750件、受理法律援助案件62件,为受害人挽回经济损失70余万元。进一步健全完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,在军分区、退役军人事务局、看守所挂牌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站。二是推进公证服务下沉。深入推动地区公证改革,落实“一次性告知制度”,推出电话预约、网络预约、免费邮寄、上门服务等便民利民措施,共办理各类公证448件,收费27余万元,免费邮寄64件,上门办证15件。畅通“公证绿色通道”,为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、人民警察、消防人员、军人军属优先办理公证80件。三是推动律师行业规范化建设。加强对律师行业的监管,认真落实律师准入制度,坚决防止律师行业出现“重点人”,组织律师集中宣誓活动1次,对律所开展监督检查2次。认真开展“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”和“做爱国爱党的标兵、反分类的卫士、民族团结的模范、普法宣传的先锋”主题教育活动,加强在阿执业律师、公职律师考核,推动落实“无律师县”普兰设立广东启源(普兰)律师事务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