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网站首页 >> 正文

帮助一名戒毒人员成功度过离婚危机的教育矫治案例

发布日期:2021年08月17日     资料来源:      点击数:次    【字体:

打印分享到:

【案例背景】

戒毒人员曹某,男,现年42岁,家庭成员4人,现任妻子为二婚,家里有两个女儿,长女就读于石柱某中学高三年级,次女读小学。少年时期父母离异,对母亲充满厌恨,本人叛逆,性格倔强,多次离家出走。青年时与前妻共同奋斗,靠自力更生,挣下一份不菲家业,长女为曹某与其前妻共同生育。曹某婚姻存续期间结识了比自己小十几岁的现任妻子,并与现任妻子育下次女。曹某婚内出轨,并利用家暴协迫等手段,最终使前妻与其离婚,留下长女愤然离去,并断绝与其的所有联系。曹某与现任妻子相处期间,婚姻初期一家四口总体生活还算富足,但是享乐思想长期是夫妻二人世界的主旋律。2014年曹某开始吸食冰毒,打牌赌博,家庭经济入不敷出,最终只得变卖家产聊以度日,并于2019年9月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。

【案例基本情况】

一、全面摸排,把准症结

2019年10月,戒毒人员曹某现任妻子向某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,但曹某本人坚决不同意离婚。目前,家中的唯一住房因被债权人起诉,可能被法院司法拍卖,家人面临无家可归的困局。曹某长女正读高三,也面临没人照顾而辍学的危险。曹某认为婚前婚后,妻子花了自己不少钱,现在自己身陷囹圄,妻子却选择抛弃自己,心理上始终无法接受现实。出于其本人还想挽回婚姻想法。民警多次走访安与其妻子沟通,为曹某求得谅解,尽量挽救这一破碎的家庭。但其妻子离婚态度坚决,曹某因此思想消极,并表露出要逃跑回家找妻子的想法。经过大队民警多次谈心沟通教育,情绪基本稳定。同时大队采取包控措施,安排两名戒毒人员24小时暗控。2019年10月,石柱人民法院来所开庭审理曹某离婚案件。庭审时,见妻子向某离婚意愿坚决,曹某再次情绪激动,并向法院表达了因大女儿目前无独立生活能力,不同意离婚的诉求,同时希望妻子原谅自己。庭审过程中,曹某还出现挖自己眼睛的过激行为,被现场民警及时制止。

二、开展评估,找准病因

心理矫治中心针对曹某过激言行开展综合心理诊断评估,在与咨询师面谈中,曹某表现为易哭泣、流泪,自诉失眠多梦,情绪低落,对生活充满无奈感,咨询师初步诊断为应激性心理问题,状况表现为中度焦虑并伴有抑郁状态,有轻微自残倾向。

心理焦虑的焦点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好,对未来很迷茫,担心自己与长女的生活因离婚而被搅乱。虽然该戒毒人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兄弟,但也属败家类型,怕自己戒毒期满解除回到家里独自一人,生活没有着落和依靠,对今后的生活倍感无望。经初步判断曹某病因主要在于其不合理信念所导致的自我认知错误,因此化解心结是解决问题的主攻方向。

三、多管齐下,对症下药

1.家庭帮扶,缓解内心焦虑,构建信任基础

对戒毒人员曹某开展家庭走访帮扶活动,民警专程走访戒毒人员曹某的母亲和继父,协调其家庭中存在的困难。动员家属积极帮助曹某渡过难关。曹母感念民警苦心,特地从家中腾出一间房屋给其大女儿居住,中午饭及晚自习的加餐也由两位老人负责准备。解决了其大女儿读书居住的困难。同时,民警还其女儿读书就读的学校老师进行走访,了解其大女儿现在的学习和生活状况。大女儿在校表现较好,学习较努力,学习成绩名列班级前茅。走访民警与当地法院和被告沟通协调,鉴于其亲戚愿意筹集资金尽快赔付被告损失的情况,法院答应暂缓查封拍卖房产。走访民警将家访跟进情况拍成视频让曹某观看,让曹某完全解除了后顾之忧,逐步缓解焦虑情绪,构建起了与民警相互信任的基础。

2.设定咨询目标,放下思想包袱,共寻解决办法

心理咨询师通过与戒毒人员曹某协商,制定心理矫治目标:

近期目标:根据曹某近期表现出来的焦虑伴有的抑郁症状,经分析是因家庭变故引发的情绪变化应激反应。为促使曹某积极配合心理矫治中心的心理干预,心理矫治中心坚持每周对曹某进行一次心理辅导,以缓解其焦虑抑郁状态。

远期目标:引导曹某敢于面对现实,消除不合理信念,调动积极情感,主动寻找生活的意义,构建积极的生活态度,强化自我戒治信心。

心理咨询师通过与曹某谈心交流,使其明白离婚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自由,鼓励曹某向前看。既要看到自己对妻子的情感,也要看到自己行为对妻子造成的伤害。没有了房子,还有母亲和女儿,还可以再去挣钱,再买房,只要人在,希望就在,没必要太固执。至于家庭遇到的困难,大家共同努力,只要思想不滑坡,方法总比困难多。

3.强化疏导教育,培养积极心态,恢复身心健康

针对戒毒人员曹某现阶段面临的婚姻危机,同时进行四方面疏导。一是发挥现任妻子的作用,大队在亲情电话方面开绿灯,每天安排曹某与妻子通话,尽力帮助曹某取得妻子的谅解。民警通过电话访告知其现任妻子,离婚是双方自由,但是从人道主义出发,希望其能规劝并鼓励曹某安心戒毒,并照顾好共同养育的孩子。经过民警的努力,其妻在与曹某的交谈中,虽然离婚坚决,但是态度较过去有所改变;二是发挥陪伴戒毒人员的帮教作用,鼓励其放下包袱,直面困境,剖析自我,重新认识自己,树立目标,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戒治生活;三是民警对曹某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疏导,告知其婚姻法相关知识,要求其夫妻双方都要各自寻找自己存在的问题,学会换位思考,双方要体谅沟通,在共同目标下做出一定的妥协,一起解决现阶段家庭所面临的困境。帮助曹某学会放下,重新开始,努力改变今后的人生方向;四是发挥亲情帮教的作用,让其在忏悔中赢得父母的关心,女儿的接纳。

4.分析自身原因,设定戒治方向,鼓励改变自我

结合戒毒人员曹某婚姻问题,与其共同分析讨论,制定重启人生的计划。一是改变自己的享乐思想,下定决心不沾赌,不酗酒,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;二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,坚决向毒品说不;三是遇到问题和困难,要学会向别人求助,以便及时给予帮助;四是掌握一门技能,懂得自强自立,懂得劳动是改变一切社会病毒的消毒剂。

5.构建戒治平台,展示自我形象,提升抗挫能力

针对戒毒人员曹某平时组织协调能力较强,民警特意让其担任分队生产习艺小组长,希望他在生活和生产上能够起到带头模范作用。其次针对其喜欢文艺的特点,鼓励其积极参与场所组织的演讲、表演、知识竞赛、运动会等各项活动。在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下,曹某通过展示自我,在自我成长中进一步放松心态,提升自信心,对挫折的关注度逐渐减弱,抗挫能力逐步增强,逐步走出离婚的阴霾。

四、效果

通过教育帮扶,目前戒毒人员曹某情绪稳定,加之其女儿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。后续测评,其各项心理指标趋于正常,开始慢慢变得开朗乐观,言谈中曹某逐步坚定了戒除毒瘾的愿望,心理量表总体评估显示,曹某已平稳渡过了离婚所致的心理危机,并坦然的接受了离婚的现实,场所安全稳定隐患得以消除。由于曹某在戒治方面表现突出,年终被所里评为生产习艺和文艺活动积极分子。

【案例思考】

一、要找准切入点,重塑戒治信心

我们认为戒毒人员曹某之所以能够走出婚姻变故危机,作为民警,一是要从心理入手,进行积极的介入,改变错误认知,改变消极心态;二是要善于运用亲情的力量。亲情帮教是教育矫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,有利于重塑戒毒人员戒治信心。

二、要找到问题根源,提升自我品行

曹某作为一名长期吸食毒品的戒毒人员,自身对毒品的危害缺乏一定的认识,自控能力和自控动力不足。加之其错误的人生观、价值观和婚姻观,导致其两次婚姻都都以失败而告终,家庭陷入困境。解铃还须系铃人,戒毒人员要想重新开始幸福生活,就必须告别过去,在自我品行提升方面下功夫,勇于走出生活的藩篱,拥抱未来。

三、要拟定戒治目标,实现自我认同

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、安全、爱和归属感、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,在具体矫治过程中,民警通过心理干预、家访帮扶、目标激励等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矫治,可以帮助戒毒人员逐步实现从低层级到高层级的需要层次获得感,从被动应付转化为主动改变,平稳地渡过生活危机,获得家人归属和认同。

 

上一条:卖药?不,贩毒!辽宁沈阳警方破获系列贩卖精神药品案件

下一条:青海立法全方位推进禁毒工作